隨著生成式AI的發展,大語言模型(LLM)推理成為企業在建構智慧應用時的核心算力需求之一。相較於訓練環節,推理階段的負荷更廣泛、即時性要求更高,同時也更重視性能與成本的平衡。在這一背景下,Amazon Web Services(AWS)自研的 Graviton 系列處理器,憑藉其卓越的性價比與廣泛的兼容性,正成為AI推理的新選擇。
什麼是Amazon Graviton?
Amazon Graviton 是AWS 基於Arm 架構自主研發的處理器,至今已迭代至 Graviton3。相較於傳統x86架構處理器,Graviton 在以下幾個方面具備顯著優勢:
- 高性價比:相較於同類實例,性價比提升可達40%;
- 低功耗:更少的能耗帶來更綠色的計算;
- 多樣化實例類型:支援從通用型、運算型到記憶體最佳化型等多種實例,靈活適配AI場景;
- AWS 原生最佳化:與Amazon EC2、ECS、EKS等服務深度集成,開箱即用。
Graviton + AI推理:為什麼是絕配?
雖然GPU在AI訓練領域仍占主導地位,但在推理階段,尤其是邊緣部署、小模型落地、批次服務呼叫等場景,CPU更具彈性與成本優勢。
1.低成本大規模部署
在大模型微調或量化壓縮後,許多場景不再依賴GPU強算力,而是追求並發效能與單次呼叫成本。 Graviton具備更高的每美元效能比,能夠以更低的成本完成推理任務,適合建構大規模LLM服務叢集。
2.支持主流AI框架
目前,AWS官方提供了針對Graviton 的推理加速優化,包括:
- TensorFlow、PyTorch:支援Neon指令集、XLA編譯器等加速方式;
- ONNX Runtime:已原生適配Graviton,在多執行緒執行上表現優異;
- Hugging Face Transformers:可透過Optimum Neuron等工具搭配使用;
- Amazon SageMaker:提供Graviton實例支持,無需底層配置即可完成模型部署。
3.實測結果令人驚艷
根據AWS官方數據,在使用Amazon EC2 C7g(基於Graviton3)實例進行BERT-base推理時,相較於C6i(Intel架構)實例,延遲降低 20%,每次推理成本減少 35%,充分說明Graviton在AI推理場景下的實際優勢。
企業該如何上手?
想要將AI推理遷移至Graviton實例,其實並不複雜。以下是通用流程:
- 評估現有模型相容性:確認是否支援在Arm架構上執行,或是否有ONNX模型可轉;
- 選擇合適實例類型:如計算密集型(C7g)、記憶體最佳化(R7g)、通用型(M7g)等;
- 代碼適配與調優:使用AWS提供的Graviton優化工具包(如Amazon CodeCatalyst、Graviton Ready SDK);
- 部署至SageMaker或ECS/EKS等平台:快速建構端到端推理服務;
- 監控效能表現並持續優化:結合CloudWatch、Amazon CloudTrail等工具進行效能分析。
总结
在AI不斷發展的今天,企業不應再局限於傳統硬體路徑。 Amazon Graviton 作為一款高性價比、綠色節能、相容廣泛的CPU處理器,正逐漸成為 AI推理新基石。不論是建立生成式AI應用,還是在現有模型基礎上追求更低的部署成本,Graviton都值得成為你的新選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