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智慧化與雲端運算時代,業務連續性(Business Continuity) 已成為企業IT策略的核心要素之一。而 AWS Disaster Recovery(AWS災難復原) 則是確保企業在突發事件中快速復原、持續營運的關鍵能力。
什麼是AWS Disaster Recovery?
AWS Disaster Recovery 是一套基於Amazon Web Services (AWS) 雲端平台的災難復原策略與技術體系,旨在協助企業在遭遇系統故障、自然災害或網路攻擊時,迅速恢復關鍵業務系統,最大限度地降低資料遺失與停機時間。
借助AWS 全球分散式的雲端基礎設施和自動化復原能力,企業可以在數分鐘內恢復生產環境,實現業務系統的高可用性與穩定性。
- 恢復時間目標(RTO):系統允許的最長中斷時長。
- 恢復點目標(RPO):系統可接受的資料遺失上限(以時間計)。
較低的RTO 與RPO 代表更高的恢復速度與資料完整性,但也意味著更高的架構與維運成本。選擇合適的 AWS Disaster Recovery 策略,需要在成本與複雜性之間取得平衡。
AWS Disaster Recovery 的核心策略
AWS 提供四種主要的災難復原模式,從低成本到高可用逐步增強企業的復原能力:
1. 備份與還原(Backup & Restore)
這是最基礎且經濟的AWS Disaster Recovery 策略。
透過 AWS Backup 等服務,企業可以定期將資料安全地儲存在Amazon S3 或Glacier 中。
優勢:成本低、實現簡單。
劣勢:恢復速度較慢,不適用於關鍵任務型應用。
N2W(第三方解決方案)可提升此模式效率:
- 支援60 秒等級備份,RPO 接近零;
- 自動化恢復完整環境(含VPC、路由表等);
- 快速檔案等級恢復,顯著降低停機時間。
2. 指示燈(Pilot Light)
指示燈模式保留系統的關鍵組件(如資料庫、配置)始終在線,而非關鍵部分在災難發生後再啟動。
這是一種兼顧 成本與恢復速度 的方案。
適用場景:對部分延遲可容忍,但需快速恢復核心系統的業務。
3. 熱待機(Warm Standby)
在AWS 中維持一個較小規模的線上環境,當災難發生時可迅速擴展至完整生產負載。
優勢: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,提供近乎即時的復原能力。
適用場景:對停機敏感但預算有限的企業。
4. 多站點(Multi-Site / Hot Standby)
最高等級的AWS Disaster Recovery 策略。
在多個AWS 區域同時維持完整的生產環境,實現「零停機、零資料遺失」。
優勢:RTO、RPO 幾乎為零,業務不中斷。
劣勢:成本高昂,適用於金融、醫療等關鍵任務型產業。
增強方案
- 多可用區(Multi-AZ):在同一區域內部署多個資料中心,防止局部故障導致中斷。
- 多區域(Multi-Region):在全球不同AWS 區域部署冗餘系統,實現地理級災備與容錯。
多區域架構能顯著縮短復原時間並提升業務韌性,但在網路延遲、複雜性和成本方面需綜合權衡。
AWS Disaster Recovery 自動化
為了進一步降低復原風險與人力成本,AWS 提供多種自動化工具:
AWS CloudFormation
將基礎設施以程式碼(IaC)形式定義,可在災難發生時快速重建完整環境。
- 優點:一致性高,可自動化復原部署。
- 挑戰:模板複雜、需要掌握JSON/YAML,調試成本較高。
AWS Lambda
利用無伺服器函數執行自動化復原腳本。
- 優點:事件驅動、即時觸發、無需伺服器維護。
- 挑戰:依賴程式設計技能,調試相對複雜。
第三方方案:N2W 的增強能力
相比AWS 原生工具,N2W 提供更易用、更自動化的災難復原管理平台:
- 一鍵恢復關鍵資源與網路配置;
- 自動化多步驟災難復原流程;
- 跨雲端備份(AWS、Azure、Wasabi 等),增強資料安全;
- 支援生命週期策略,將舊備份自動遷移至低成本儲存。
專家建議
- 使用 Amazon S3 物件鎖定 保護備份,防止勒索軟體竄改。
- 結合 AWS Outposts 實現混合雲災難復原。
- 進行真實災難演練,驗證復原計畫成效。
- 優化儲存生命週期策略,平衡成本與可用性。
結語
AWS Disaster Recovery 是確保企業IT 環境在突發情況下仍能穩定運作的關鍵支柱。
透過靈活運用AWS 原生服務、自動化工具及第三方方案(如N2W),企業可依自身需求建置從低成本備份到高可用熱備的完整災備系統。
在雲端時代,災難復原不再只是“事後補救”,而是建立業務韌性與品牌信任的核心力量。

